在春意盎然的清明节,我们品尝一种特别的草食——菜薹(有些地方也称之为青团菜)。这一传统习俗源远流长,最早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介子推。随着时间的流转,它逐渐演变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生离死别的哀思。
清明草,也叫鼠曲草、寒食菜、清明菜等,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。它的叶片酷似菊花的叶片,但更为娇小,能开出清新可爱的小黄花。在我国许多地方,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。
寒食节,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。这位春秋时期晋国人,有着“割股奉君”、“抱树而死”的感人事迹。寒食节的起源,与他的“隐居不言禄”的品格息息相关。当时的国君重耳为逼他出山,曾放火烧山,结果介子推与其母亲被活活烧死。这令国君重耳深感愧疚,于是下令百姓每年在这天停火一日,便有了“寒食节”。
清明节吃的青团子,不仅仅是为了团圆的意义,更是对先人的怀念。青团子的圆形象征团团圆圆,同时也寄托着我们对生活的希望和生命的延续。古时候,人们用艾草制作青团主要用于祭祀,而现在它已逐渐成为一种时令性的美味小吃。
青团是由艾草捣碎后挤压出的绿色汁液与糯米粉混合后揉面制成的。再包上红枣馅、豆沙馅、肉馅等各种馅料,美味可口,又能饱腹。
至于清明节是否需要禁食,虽然并没有禁食的传统习俗,但在扫墓之前,最好禁食或食素,以表示对先人的尊重和缅怀之情。这样,我们在扫墓时,能以更专注和恭敬的心态,表达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转载菜谱宝文章保留链接: 清明节吃的这个草叫什么 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谁